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荀子 |
类别 | 心理学 |
释义 | 【荀子】 【生卒】:约前313—前238 【介绍】: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避宣帝讳,称为孙卿。赵国郇(今山西临猗县)人。游学于齐,后三为祭酒(学长)。继赴楚国,由春申君用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后著书终老该地。在心理学思想方面,提出“形具神生”的形神观与“精合感应”的心物观。认为心理是“物感”与“人应”结合而产生的。关于知虑心理思想,提出“天官”论、“天君”论、“心治五官”论,用以说明“形具神生”的基本原理,并具体论证感知、思维以及感知与思维关系等方面的生理机制问题。全面而系统地考察错觉的种类及产生原因,其“厌目而视,视一为两”的错觉发现,带有心理实验的性质。还论及幻觉问题。提出“虚壹而静”说,认为要有效地进行认识,必须具备三项心理条件,即“虚”(巩固记忆)、“壹”(集中注意)、“静”(冷静思考)。其“正名”逻辑有助于把握思维活动的规律。在情欲心理思想方面,将情、欲、性三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认为性天生就有,情是性的本质的表现,欲由对外物的感应而生。主张“爱、恶、喜、怒、哀、乐”的“六情”说。提出人欲“一同”、“欲不可去”、“欲不可尽”、欲物“相持而长”四条欲的规律。强调对情欲的“节”与“导”。关于志意心理思想,主要有志意观和能动观两种观点:志意观,将志意与德行、道义、礼节等并提,十分重视志意,又将志意、血气、知虑并提,体现出一种心理的知、情(血气)、意“三分法”;能动观,认为人的心既是形体的管辖者,又是精神的主宰者。在智能心理思想方面,提出智能相对独立论与智能天人结合论。“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荀子·正名》,以下引文均引自《荀子》,只注明篇名)关于性习心理思想,以提出“性恶”论著称于世。由此出发,还提出性伪之分、性伪之合、化性起伪等命题,并肯定环境、教育与主观努力在化性起伪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教育心理思想有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人性理论、学习心理、德育心理、差异心理和教师心理五个方面。在人性理论方面,从“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命题出发,认为人的心理的发展,乃是性(先天)伪(后天)之合的过程,即在先天的生性的基础上,用后天的习性去加工,以便把“受乎天”的恶性改造成“受乎人”的善性。而其中学校教育扮演重要角色,“故构木必将待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