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性别化生物社会理论
类别 心理学
释义

【性别化生物社会理论】
 


拼译:biosocial theory of gendertyping
 


性别化理论。莫尼和艾哈德1972年提出。该理论认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个体的性别行为和性别角色偏好,即个体的性别化受制于性别的生物差异及个体发展中的社会因素。孩子继承来自父亲的染色体是X或Y,性腺的分泌物种类等生物遗传素质决定个体的生理性别。早期的生理特点会影响他人对个体性别的标识,从而直接影响个体的性别化,个体的这些性别生理差异又与其生活中的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个体生活的环境是造成男女性别心理差异的主要因素。如,儿童的身体外貌决定儿童被抚养的方式及周围人对其的反应,这些社会因素将引导儿童向某一特定的性别角色发展。该理论强调早期男女生理差异对性别化的作用,以及这些生理差异与个体生活环境中的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步取代了性别化生物学理论,为强调男女生理差异是造成心理差异的主要原因的心理学者所普遍接受。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27 1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