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最近看到了一条最近被大家热议的新闻——《朋友,我要结婚了》,新闻爆出后,网友自成两派。有人认为同事办事不厚道,随礼本身就是一件礼尚往来的事。还有人认为办婚礼就是要图个大家的祝福,不要太看重礼金。随份子的潮流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跟现在的众筹类似:集结每家少量的资金,集中起来帮某个人度过难关。 一、对朋友,我要结婚啦,有什么看法? 1、同事家在一个很小的小镇上,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而且啊,越是小地方,事情传播的越快,正因如此,爸妈有了一个看似很大的社交圈,每次跟他们出门,总会遇到一些同事半熟不熟的叔叔阿姨过来跟同事爸妈说:“哟,这是你家孩子啊,长这么高了啊哈哈哈...” 有好几次都有一种错觉,爸妈是当地的社交达人,当然,这也成了他们的负担。 在家听父母抱怨最多的就是,“今天又给谁谁谁家随了两百块,这个月都已经随出去两千多了”。结婚、搬家、生孩子、老人大寿,他们都会去,随礼自然是少不了的。 2、同事妈到现在还留着同事当年升学宴的礼单,说这是以后给人家随礼的尺度都要靠这个来做参考,如果还礼的时间间隔太久,也会参考当下的物价。 总之,还回去的礼,是等价的。如今的同事,随着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同事的社交圈也变得越来越丰富,随礼几乎成了同事的家常便饭。受爸妈的影响,同事在这件事上也是属于那种精打细算的,比如大学同学(同事)结婚,同事们整个宿舍(部门)会商量着来,根据大家收入及当前的经济状况,选一个合理的数目,大家都出一样的。 同事不排斥随礼,社交需要,礼尚往来嘛,关系好的给多点,关系一般也不能丢了面子,谁知道以后你会用到谁呢? 3、“十一假期偶遇婚礼的概率是1000000%” 这个同事特别有话说!今年十一放假回家,“偶遇”小学同学的结婚三连发我要结婚了。 第一个是小学时期的男神,那时特别喜欢找他玩。放假回家第一天,听到有人叫同事,差点没认出来是他,因为他已经秃的差不多了。他上来先是跟同事寒暄几句,然后互相加了微信,最后说“我要结婚啦,你可一定要来啊,老同学!”。听到那个“老”字,同事就受不了了,他才老呢!去了还要随礼,同事拒绝去参加如此油腻的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