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情感问题:

 

标题 大师“符水”治病蛊惑人心?抑郁症该怎么正确缓解?
类别 婚恋情感-生活杂谈
内容 为什么都21世纪了,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还会有人相信“喝符水”能治病这种荒唐的事?为什么会有这么“愚昧无知”的父母,孩子得了抑郁症不去找医生,而让所谓的“大师”乱搞一通,害得孩子丢了性命?曾经“封建迷信”流传甚广,或是在“鬼故事”里,言之凿凿;又或是在“民间奇闻”中,头头是道。有人说,迷信迷信,先“迷”而后“信”。其中关键就在于“不理性的盲从式信任、信赖”,可以宽泛地表达为——迷信自然灾害是“天谴”;迷信客观的背后是主观操控;迷信人能“死后往生”;迷信“神机妙算”…找出“二十四史”,随意翻看便不难发现,有多少先人因“迷信”而痛苦万分。然而不管人们如何去科普、解释,仍有不少人前赴后继地上当,仍有很多人遭受过“封建迷信”的伤害。这不,前段时间又发生了一起江湖术士“符水驱邪”案,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事情发生湖南湘潭某个小山村,一名14岁少年小刚(化名)因压力太大导致患上了抑郁症。而小刚的父母在发现儿子的异常后,却没有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反而是联系了某位“大师”给儿子治病。一般来说,在孩子生病、发高烧、发炎,或者有其它较严重的躯体疾病时,他们会第一时间带孩子上医院,打针、吃药。但唯独当孩子得了“抑郁症”后,他们才会想着请大师“做法驱邪”。或许有些人不明白,抑郁症其实是精神障碍,是通过患者的情绪、认知、行为表现而作出诊断的疾病。很多患者的身体检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抑郁症的五大诱因1.环境原因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特别容易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比如夫妻关系不和谐,与同事相处不愉快,家庭暴力,压力过大,甚至家庭经济苦难等都会改变人的心理状态,他们开始对环境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导致情绪不稳且变得抑郁,长期下来便会引发抑郁症问题。2.遗传因素有研究证实抑郁症和遗传学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可能是遗传因素会增加后代抑郁症的易感性有关,容易导致后代比常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另外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容易影响到身边的人,这也患抑郁症的重要原因。3.性格因素生活中有积极乐观的人,当然也有容易悲观消极的人,他们缺乏自信且容易多愁善感,遇事不淡定又容易过分的担忧,心理压力过大又不懂得及时舒压,长期如此并会形成心理障碍并发展成抑郁症。4.疾病因素比如心脏病、脑中风、糖尿病等疾病除了会伤害自身健康,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摆正心态就会有消极和抑郁的情绪,慢慢的就会演变成抑郁症。5.生物化学因素脑部中枢神经会分泌调节神经的物质,当这个分泌功能紊乱则有可能引发抑郁症,比如抑郁症患者脑部的神经递质已经混乱且患者的睡眠模式和我们常人是完全不同的。于是很多父母会想:孩子性情大变,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但身体又没有问题,是不是孩子装出来的?不过也有一部分父母会从“迷信”的角度去理解,认为孩子是“撞邪”了。这位“大师”也是个擅长封建迷信的老手,说小刚这是“鬼上身”了。接着,“大师”又通过“画符咒、请神、喝符水”等手段,为小刚“祛邪”治病。做完法事后,“大师”还告诉小刚的父母,让他在3天之内不能出门、不能见陌生人。可就两天后,小刚的的身体不仅没好,反而出现了恶化。于是小刚的父母赶紧又将“大师”请来。大师又装模作样地画了一碗“符水”,让母亲喂小刚喝下去。不料小刚喝下后不久,便因液体堵塞呼吸道造成机械性窒息,最终不幸身亡。亲眼目睹孩子死亡后,悲痛欲绝的父母将“大师”告至法院。直到前些日子,法院审理结束,这位“大师”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千元。因为种种原因,大量的患者父母一味想快速治好抑郁症,但主流精神科和常规治疗又做不到。于是,有些父母开始病急乱投医,给“迷信治病”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对抑郁症有了简单了解后,我们再来详细说一说,关于“单靠心理干预治疗抑郁症”这一问题。截至目前,针对抑郁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及人际心理治疗三种。1、认知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主要通过改变、调整患者对自我及周围环境不正确的认知,来减轻抑郁症状。在这种治疗方式中,患者需要学会识别不合理思维对情绪的影响,加强自身对行为的控制及愉快情绪的感知。进而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安排、人际社交的技巧训练等一系列治疗方法,解决患者存在的抑郁症状态。2、行为治疗一种通过对个体反复训练,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行为,以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疗法。这种理论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以学会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3、人际心理治疗主要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处理抑郁症患者的人际交往问题,来达到减轻抑郁症症状的目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相比药物治疗,人际心理治疗能更好、更长久的维持患者的缓解期。作为孩子重要的精神支撑,家长应该注重“沟通的艺术”,用恰当的方式关心孩子。如果孩子能敞开心扉,家长自然更容易帮助他们解开心结,走出思想的“死胡同”。“如果解决孩子的问题需要10次心理咨询的话,很多时候,家长要来7次。”因为要改善孩子的抑郁状态,家长是最宝贵的情感资源。但现实中,很多家长的处理方式只会加重病情,给问题的解决“拖后腿”。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的应对方式。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29 22: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