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情感问题:

 

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相关规定
类别 挽救婚姻-家庭暴力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相关规定你知道吗?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障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谐、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相关规定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1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障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谐、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条例。
    第2条
    该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以殴打、捆绑、伤害、限制人身自由、经常辱骂、恐吓等手段,对家庭成员造成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
    第3条
    家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关心、和睦,履行家庭义务。反对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一个家庭的责任。政府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4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和儿童工作的机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开展打击家庭暴力的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居民、村民、企业事业单位,都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做好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为打击家庭暴力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5条
    打击家庭暴力主要采取预防、教育、矫治、惩处等措施。反对家庭暴力工作要尊重受害人的意愿,维护当事人的隐私权。在家庭暴力侵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怀孕和哺乳的妇女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的妇女时,应当给予特别保护。《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你了解吗?
    第二章 防止家庭暴力
    第6条。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提高公民的反家庭暴力意识。各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应结合各自工作,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的宣传教育活动。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要大力宣传家庭美德和反对家庭暴力。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教育应在学校和幼儿园开展。
    第7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和妇联组织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业务培训和统计工作。医院应当建立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诊疗记录。
    第8条
    社区居委会、村民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当协助做好家庭暴力的预防工作。
    第九条。
    各有关部门应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知识宣传等服务。
    第10条。
    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家庭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
    第11条。
    雇主发现雇员有家庭暴力行为时,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对其家庭矛盾进行调解解决。
    第12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文明家庭教育,依法履行其监护、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相关规定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理。
    第13条。
    家暴受害者及其法律代表和亲属可向受害者或受害者所在单位、居民、村民、妇联等部门投诉、反映或寻求帮助。在收到有关家庭暴力的投诉、反映或求助后,有关单位应予以协助和处理。家暴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单位和个人有权及时制止。
    第14条。
    对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怀疑遭受家庭暴力的,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村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警察机关应当保密通报个人信息。
    第15条。
    警察部门接到家庭暴力报告后,应立即报警,制止家庭暴力行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科学调查,协助受害人就医,查明受伤原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遭受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无人照顾等情况处于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告知民政部门,协助民政部门设立临时避难场所、救助管理机构和福利机构。
    第16条。
    情节较轻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发出警告,警示性声明应包括加害者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加害人被禁止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第十七条。
    警署应将警告书送交受害人或受害人家属,并通知居民或村民。对收到警告书的受害人、受害人进行走访,并对受害人进行监督,防止受害人实施家庭暴力。
    第18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单独或依靠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所,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给予生活救助。
    第19条。
    依法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帮助;依法减免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诉讼费用;
    第20条。
    在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时,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报警记录、报警经过、伤害鉴定意见等认定家庭暴力的事实。
    第21条。
    反家暴法全第21条,监护人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村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申请,依法撤销监护人资格,并另行指定监护人。对丧失监护人资格的加害者,必须继续承担相应的抚育、抚育、教育费用。
    第22条。
    对犯有家庭暴力行为的加害者进行法制教育,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残疾人联合会、居民、村民等,必要时可给予心理辅导。
    第四章 人身保护令。
    第23条。
    由于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由于强制、威胁等原因不能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村民、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理申请。《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你了解吗?
    第24条。
    反家暴法全第24条,个人保护令的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如书面申请确有困难,可由人民法院口头提出并记录。
    第25条。
    该案件由原告或被告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26条。
    保护人身安全的命令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27条。
    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应具备下列条件:(一)被告明确;(二)提出具体要求;(三)遭受或面临家庭暴力的实际危险。
    第28条。
    申请被人民法院受理后,应当在72小时内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如果情况紧急,应当在24小时内发出。
    第29条。
    个人安全保护令可包括下列措施:(一)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与申请人及其亲属接触;(三)命令被申请人离开其住所;(四)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申请人的人身安全。
    第30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并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在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之前,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第31条。
    对于驳回申请不服的,或者对于被申请人提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不服的,可以在裁定生效之日起5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在复议期间,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不停止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第32条。
    人民检察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向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有关组织以及居民、村民送达。人民检察院发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公安机关、居民和村民应当协助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相关规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33条。
    对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34条。
    被告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根据情节,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警告、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35条。
    未按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村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等单位和个人,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36条。
    对打击家庭暴力负有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37条。
    在家庭之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第38条。
    该法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25 1: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