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为什么他一再伤害我,我却离不开?拯救者情结在作祟! |
类别 | 情感困惑-情感答疑 |
内容 | 有网友提问:为什么离不开一个对自己不断伤害的人?他一示弱就心软原谅,直到自己精疲力尽也没有分开? 因为内心渴望被自己所拯救。所以忍不住一次次去试探、尝试,然后又在试探与尝试中重复受伤,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拯救内心深受伤害的自己。 而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强迫性重复。 英国精神分析家琼斯(Jones, 1879-1958年) 把强迫性重复定义为: 一种盲目的冲动,重复早期的经验与情境,无关乎能否得利,也不管引起的是快乐或痛苦,不管这种行为危害多大,或多么具有毁灭性,个体总是被迫一再重复它,而自己的意志根本无能为力,控制不了这种强迫性。 与其说你离不开一个对自己不断伤害的人,不如说你离不开早年给自己带来伤害的父母,放不下拯救那个曾经被伤害的自己的执念。 你说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就像是关系里的拯救者,同时也是那个需要被拯救的人。 01. 明明没有用却还要这样做,是潜意识的强迫性重复心理学对强迫性重复的定义: 意指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烈的互动。 换句话说,我们会特别被伴侣所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是因为伴侣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通常是父母)的心理特征。 伴侣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所谓“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相信这句话都不陌生,这也足以说明童年的重要性—— 童年经历影响个体的性格发展与人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获得完整,是生命的内在动力。 那些不被满足的需求,爱的体验的缺失,不被接纳的自我部分,都会成为未完成事件,使得我们渴望在亲密关系中得到补偿,获得治愈。 未完成事件:指的是由于这些情感在知觉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 你可以想象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完整的圆圈,就差一笔的那种感受。 这一心理过程作用在我们的潜意识层面。 弗洛伊德把心理学分为两个层次,意识和潜意识。 这里引入冰山理论: 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 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它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却没有觉察到。 比如,我们意识上可以装作独立不粘人,在关系里却患得患失;我们意识上知道要积极自律,实际上只想躺平熬夜刷手机;明明道理懂得很多,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也就是说,在未完成事件的影响下,在关系中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验,以求获得弥补和治愈,是潜意识自动化运作带来的结果。 所以你会“明知道他的伤害换做旁观者肯定受不了,可自己的底线却一次次地被击破”,明知道他带来的是不断的伤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却仍然无法离开。 意识知道没有用,起作用的是你的潜意识。 当你在关系中陷入强迫性重复,此时你体验到的,不再是两个独立成年人之间平等的亲密关系,而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依附关系。 你和伴侣是依赖共生的。离开伴侣,会激发你的丧失之痛—— 一种孩子与父母原始的分离恐惧和分离焦虑。 所以你离不开。 强迫性重复是对父母的忠诚——通过维持与伴侣的关系,来维持自己与父母心理上的连接,即便父母曾经带来的是伤害。 02. 童年创伤下的内在关系模式——拯救者情结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建立稳定亲密的依恋关系,获得了足够爱的体验,他就可以充分地成为他自己 ,实现与原生家庭中的分离——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发展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亲密关系。 但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未能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未能获得足够爱的体验,甚至是被忽视、被控制、被打压等负面经历,就会形成童年创伤。 童年创伤:是指一个人早期生活中重要的、超出个体应对能力而带来应激的负面经历,如身体和情感的虐待,身体和情感的忽视,父母去世或离异等,又称为童年逆境经历。 越安全,越分离。而创伤,让我们无法从与父母的关系中分离出来,固着在早年的亲子关系中。 陷入强迫性重复,会让我们把早年与父母互动的模式和经验呈现在当下的关系中。 内在关系:即“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我们童年和父母的人际关系互动,都会被我们内化到内心深处。我们的一生,便是将这些内在的关系投射到外部的人际关系上的一生。 离不开伤害自己的人,通常早年有过被父母伤害的经历。 来看看你的内在关系模式:你带着曾经的伤痛,选择那些和父母有相似特征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在关系中不自觉地重复体验伴侣带来的伤害。 你期待这次可以不一样,伴侣会停止对你的伤害,给与你曾经缺失的爱的体验。 如此,你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是获得救赎的,是终于完整的。 你渴望伴侣能够带来补偿和治愈,期待伴侣成为理想化的父母——给与你无条件的爱的完美父母。 当这种期待落空时,你感到被伤害;当伴侣带来的伤害一次次击破你的底线;当他一示弱就心软原谅,直到自己精疲力尽也没有分开······ 此时你是内在受伤的小孩,伴侣是内在的父母。 感到“哀其不幸”,其实是你对童年受到伤害的自己,感到不幸和悲哀。 感到“怒其不争”,是你在关系中想要拯救“不幸”的伴侣,从而实现未完成事件——拯救当年那个受伤的小孩。 悲哀,愤怒,失望是必然的,你永远无法通过重复受伤害,来实现真正的自我拯救,时光不可倒流。 认为无力拯救,可以让你不去面对,当年那个处于伤害之中的无能为力的小孩。 而前文提到的未完成事件,从心理层面来说,是一种情结,非指日常生活中没有完成的事情。 也许伴侣并非多么不幸,而是想要获得拯救,却一次次去拯救伴侣,一次次拯救失败的你,才是不幸的。 离不开伤害你的人,这种痛苦和无力,显示你才是那个需要被拯救的人。 显然,拯救者情结,是你内在关系模式的主导动力。 困在拯救情结中,你是拯救者,伴侣成为内在小孩,你想要扮演的是理想化的父母。 有时候正是你的自我拯救引发的强迫性重复,可能无意识地激发伴侣来伤害你,让你回到那种久违的熟悉感中,这种熟悉会让你有一种安全感。 此时你就是内在的父母,一边对弱小的自己施加伤害,一边又在伤害中渴望得到强者的拯救。 于是就会忍不住发问—— 为什么离不开伤害我的人? 为什么我为他倾尽所有,他却从不知珍惜和改变? 为什么为他数次流产伤透心的我,还是无法放手? 为什么他酗酒家暴伤痕累累的我,还是离不开? 为什么从恋爱到婚姻中的我,总是渣男吸附体? 很多时候,都是强迫性重复下的拯救者情结在作祟。 我知道这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在创伤中成长的心灵,满是伤痕和渴望,满是冲突和防御,内在关系模式也就复杂而缠绕。 一句话从本质上说,就是——创伤使你固着在亲子依附关系中,把亲密关系变成与父母纠缠不清的依附关系。 所以理不清,离不开。 03. 打破强迫性重复,拥有走出伤痛的力量重复体验被伤害的情境,是我们内心处理痛苦的一个方式。不断重复被伤害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试图改写的过程。 它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受到伤害,被有同样特质的人吸引,再次受到伤害,重复体验被伤害……明白这个存在的循环,我们就要找到方法打破这个循环。 1、觉察痛苦是来自当下还是过往情绪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有不抗拒痛苦,才有觉察痛苦,看见痛苦背后有关自我真实的可能。 当感到被伴侣伤害时,当拯救不幸的伴侣无效时,正念觉察,此时我的感受是怎样的呢?我感到的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呢? 给自己的情绪命名,比如,我感到的是失望,是愤怒,是无力感。 觉察这样的感受是来自当下与伴侣的关系中,还是在过往出现过,最早出现时的情境是怎样的? 比如,带来伤害的伴侣一示弱就原谅,过往自己有没有同样的体验呢? 如果有,一示弱就原谅也许是熟悉的方式,用这种方式,自己想要留住的到底是谁呢? 觉察痛苦是来自当下还是过往,找到引发痛苦的真实情境和根源。 当下伴侣的行为和关系,对你的干扰将会变得十分有限。 2、哀悼童年的丧失,接纳愤怒与悲伤随着你逐渐接触到一直想要极力回避的早年经历和感受,这显然会带来心理的巨大震荡。 你会看见并不完美给自己带来伤害的父母,去感受内在小孩的愤怒与悲伤; 你会看见依恋父母却处在伤害中的内在小孩,去感受内在小孩的无力与绝望; 你会看见并不如多数人那样正常美好的童年,甚至是伤痕累累…… 哀悼童年的丧失,哀悼自己在伤害中失去的力量和完整,哀悼再也无法拥有完美的父母…… 当你接纳内在小孩感到的所有愤怒,悲伤与无力,你会明白: 父母永远不会成为理想化的父母,童年永远不可重来,而拯救那个受伤小孩终成幻影永远留在了过去,不再需要被当下的你所拯救。 因为小孩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力量。 你可以开始放手,把那个受伤的小孩永远留在过去,然后以长大了的你开始往前走。 3、安抚内在的小孩,做自己理想化的父母内在关系的模式可以被改变:安抚内在小孩,做自己理想化的父母,可以帮助你整合内心的冲突,成为完整有力量的自己。 当看见曾经被伤害却仍依赖着父母的自己,带着慈悲心去感受那个小孩,不施加评判。 看见内在小孩心碎背后,那些渴望被善待、被爱、渴望依恋的需求,在当下的情境中,去满足这些需求。 如果你渴望不再被伤害,你首先要做的是先停止对自己的伤害,好好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利益; 如果你渴望被爱,你先要做的是好好关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尊重和重视自我感受; 一切内在小孩渴望理想化父母无条件的爱,你都可以尽情去满足自己。 真正的自我和解,不是改变关系中伴侣内在父母的意象,成为理想化父母。 不是改变现实中的父母,成为理想化父母,才得以实现。 而是自己成为理想化的父母,给与内在自我渴望的所有爱。 唯有如此,你内心的冲突得以整合——不再需要意识和潜意识南辕北辙的心理防御,不再需要向外求去拯救伴侣。 你真正实现了自我拯救。 4、着眼当下关系,建立新的关系模式从童年创伤中疗愈自己,强迫性重复才有终结的可能。打破旧的关系模式,意味着新的关系模式可以被建立。 你或许会感到陌生,但摆脱伤害和痛苦的新尝试,显然是值得的。 当你看见自己陷入强迫性重复这一当下事实,不去对抗,仅仅去看见。 问问自己: 这次我是真的还想要退让底线,继续原谅了吗? 我是真心不想离开他吗? 我有能力改变他吗?或许我该改变的是自己,优先照顾的是自己? 这次,你不会期待伴侣会有不一样的发生或变化,你知道自己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 选择之后,迎来的是新的关系模式——无论是继续还是离开,你都不再是困在命运囚笼里无力的自己,你开始构建健康幸福的亲密关系。 潜意识即命运,除非你看见它。打破强迫性重复,其意义无疑是非凡的—— 你终于可以走出重复体验被伤害的循环,开始成为自身命运的掌控者。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