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广韵】直垂切【集韵】重垂切【正韵】直追切,并音鬌。【说文】八铢也。【淮南子·诠言训】虽割国之锱锤以事人。【注】六两曰锱,倍锱曰锤。◎按此与说文解异。
又【玉篇】称锤也。【博雅】权谓之锤,其形垂也。【韵会】或作锤。
又【博雅】重也。【扬子·方言】重也。东齐之间曰𬭓,宋鲁曰锤。【注】锤,直垂反。
又与垂同。【扬子·太玄经】锤以玉镮。
又人名。【前汉·郊祀志】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注】二人皆方士。锤,直垂反。
又县名。【史记·惠景閒侯者年表】锤侯吕通。【索隐注】县名。属东莱。
又【广韵】【集韵】【韵会】驰伪切【正韵】直类切,并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
又【集韵】竹恚切,音諈。义同。一曰侧意。
又【集韵】【韵会】【正韵】并之瑞切,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间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又【集韵】【正韵】并主蕊切,音捶
又【韵会】息委切,音髓。义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