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韵】古颜切【集韵】居颜切,并音奸。【玉篇】茅属也。【诗·小雅】白华菅兮。【疏】已沤为菅。【左传·昭二十年】无弃菅蒯。【注】菅似茅,滑泽无毛,筋宜为索,沤与曝尤善。
又【左传·昭二十七年】或取一编菅。【杜注】苫也。【山海经】白菅为席。
又【管子·牧民篇】野芜旷,则民乃菅。【注】菅当为奸。
又姓。【正字通】汉有菅禹,唐有菅崇嗣。
又古顽切,音关。【春秋·隐十年】公败宋师于菅。【注】菅,宋地。
又【韵补】圭玄切,音涓。【诗·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叶下晤言韵。
〔【管子·牧民论】野芜旷,则民乃菅。【注】谓莩色也。〕 谨照原书牧民论改牧民篇。注中谓莩色也照原文改菅当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