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
【广韵】苏各切【集韵】【韵会】昔各切,并音𧛻。【说文】作𣑇,草有茎叶可作绳索。从𣎵糸。【韵会】隶作索。【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急就篇注】索,总谓切撚之令紧者也。【书·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驭六马。【诗·豳风】宵尔索绹。
又【易·震卦】震索索。【疏】心不安之貌。【释文】惧也。
又【书·牧誓】惟家之索。【传】索。尽也。
又【周礼·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殴疫。【注】索,廋也。
又【礼·檀弓】吾离群而索居。【注】索,散也。
又【左传·昭十二年】八索九丘。【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有索县。
又姓。【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并音色。同索,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又【集韵】苏故切,音素。【释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屈原·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注】索,音素。○按《说文》在木部,今并附入。索从𣎵,《说文》在𣎵部。
〔【屈原·离骚】羌内恕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谨照原文恕下增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