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字部】
【唐韵】子力切【集韵】【韵会】【正韵】节力切,并音即。【说文】斋也。五谷之长。【徐曰】案本草,稷即穄,一名粢。楚人谓之稷,关中谓之𪎭,其米为黄米。【通志】稷苗穗似芦,而米可食。【月令章句】稷,秋种夏熟,历四时,备阴阳,谷之贵者。【诗·王风】彼稷之苗。【礼·曲礼】稷曰明粢。
又神名。【风俗通义】稷,五谷之长。五谷众多,不可徧祭,故立稷而祭之。
又农官名曰后稷。【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曰: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又疾也。【诗·小雅】既齐既稷。【注】齐整稷疾。言祭祀礼容庄敬也。○按《毛传》训稷为疾。郑笺仍训黍稷之稷。朱注本《毛传》,宜从毛训为是。
又姓。汉上津令稷嗣。
又地名。【左传·宣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注】稷,晋地。河东闻喜县西有稷山。【前汉·地理志】西河郡美稷县。
又与昃通。【谷梁传·定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注】稷,昃也。下稷谓脯时。○按《隶释·郙阁碑》言劬劳曰稷,用《谷梁》日下稷之文,与《尧母碑》日不稷,《费凤碑》乾乾日稷同。 【集韵】或作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