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方味切,音芾。涫也。【诗·大雅】如沸如羹。
又水名。【王子年·拾遗记】蓬莱山有沸水,饮者千岁。
又井名,潭名。【水经注】曲阿季子庙前井及潭常沸,故名井曰沸井,潭曰沸潭。【谢惠连·雪赋】沸潭无涌,炎风不兴。
又【集韵】【正韵】敷勿切【韵会】分勿切,并音拂。洒也。
又觱沸,泉出貌。【诗·小雅】觱沸槛泉。
又【正韵】滂佩切,音配。波涌貌。【司马相如·子虚赋】水虫骇波鸿沸。
又怒貌。【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
又与溃同。沸渭,不安貌。【王褒·洞萧赋】若雷霆輘𫐒,佚豫以沸渭。【注】沸或为溃,扶味切。 【集韵】或作沸。
〔【司马相如·子虚赋】水虫骏波鸿沸。〕 谨照原文骏改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