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康熙字典》 【辰集上】【月字部】
【唐韵】【正韵】巫放切【集韵】【韵会】无放切,并音妄。【说文】出亡在外,望其还也。从亡,望省声。【释名】望,惘也,视远惘惘也。【诗·邶风】瞻望弗及。
又【诗·大雅】令闻令望。【疏】为人所观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赵岐注】惭愧之貌也。【朱传】去而不顾之貌。
又【博雅】𬢊也。【韵会】为人所仰曰望
又责望
又怨望。
又祭名。【书·舜典】望于山川。【传】皆一时望祭之。【公羊传·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武方切【正韵】无方切,并音亡。义同。【诗·小雅】万夫所望。【释文】协韵音亡。
又【释名】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在望也。【易·小畜】月几望。【左传·桓三年疏】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 【韵会】从壬,讹从王。【说文】日月之望作望,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义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