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康熙字典》 【寅集下】【弓字部】
【唐韵】绵婢切【集韵】【韵会】母婢切【正韵】莫礼切,并音敉。【说文】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尔雅·释器】有缘者谓之弓,无缘者谓之弭。【注】今之角弓也。【疏】李巡曰:骨饰两头曰弓,不以骨饰两头曰弭。孙炎曰:缘谓缴束而漆之,弭谓不以缴束骨饰两头者也。【释名】弓末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诗·小雅】象弭,鱼服。【传】象弭,弓反末也。【疏】弭者,弓弰之名,以象骨为之,是弓之末弭,弛之则反曲,故云象弭为弓反末也。
又【广韵】息也。【玉篇】止也。【左传·襄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
又【玉篇】忘也。【诗·小雅】心之忧矣,不可弭忘。【笺】我念之忧,不能忘也。
又【玉篇】安也。【史记·田完世家】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
又【玉篇】灭也。【后汉·赵壹传】下则抗论当世,消弭时灾。
又按也,低也。【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注】弭,按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弭节裴回。【注】司马彪云:弭,犹低也。
又地名。【左传·庄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注】弭,郑地。
又【释名】纳弭也。弭弭,两致之言也。
〔【释文】弓又谓之弭。〕 谨照原文又改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