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他盖切,音太。【说文】滑也。
又大也。【前汉·郊祀歌】扬金光,横泰河。
又通也。【易·泰卦】天地交泰。
又甚也。【诗·小雅】昊天泰怃。
又宽也,安也。【论语】君子泰而不骄。
又侈也。【晋语】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又丘名。【尔雅·释丘】右陵泰丘。
又风名。【尔雅·释天】西风谓之泰风。【注】西风成物,物丰泰也。
又山名。【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
又有小泰山,在朱虚县,汶水所出。
又州名。本晋海陵郡,今属扬州府
又泰安州,本唐泰州,属济南府。俱见【广舆记】。
又泽名。【山海经】瀤泽之水,东北流,注于泰泽。
又社名。【蔡邕·独断】天子之宗社曰泰社。
又尊名。【礼·明堂位】泰,有虞氏之尊也。
又【韵补】叶他计切,音替。【曹植·七启】元化参神,与灵合契。惠泽播于黎苗,威灵镇乎无外。超隆平于殷周,踵羲皇而齐泰。 【说文】亦省作太。从水。俗作,非是。
〔有小泰山,在朱虚县,汝水所出。〕 谨按前汶字注引水经汶水出朱虚县泰山。郦道元注汶水出县东西峿山,山在小泰山东。据此汝字谨改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