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
【唐韵】乃故切【集韵】【韵会】【正韵】奴故切,并奴去声。【说文】恚也。【增韵】愤也。【扬子·方言】楚谓怒曰凭。凭,忍盛貌。小怒曰𪗮。言禁𪗮也。陈曰苛,言相苛责也。
又斗怒,辨讼也。【周礼·地官】凡有斗怒者,成之。
又马之肥壮,其气愤盈曰怒。【后汉·第五伦传】鲜车怒马。
又奋也。【庄子·逍遥游】怒而飞。言大鹏奋起如怒也
又【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乘阳气奋出而不可遏也。
又威怒也。【礼·曲礼】急缮其怒。【注】坚劲军之威怒也
又虎怒则威。【后汉·贾彪传】彪字伟节,兄弟三人,而彪最优。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又怒,东方气也。【史记·天官书】旬始状如雄鸡,其怒青黑。【注】怒色青也。
又【玉篇】【广韵】【正韵】奴古切【集韵】【韵会】暖五切,并音弩。义同。
又叶乃都切,音奴。【楚辞·九章】㤭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颜师古·纠谬正俗曰】怒有二音,诗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𫢸怒,读为上声。邶风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谴怒,读为去声。今山东河北人但知怒有去声,不知有上声,失其真矣,盖字有动静音,人多不讲,皆此类也,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发,人怒则面目张起,凡怒当以心节之,故从心奴为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