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汇:

 

词汇
分类 汉字 汉语字词典
释义
字形信息
字型 左言右者
部首 言
简体字 诸
包含“諸”的字
儲藷𧬥櫧㶆𱕣𫧬𢥃𠤌𣌆蠩𣠖𮉘䃴䊰
发音信息 (諸字怎么念)
拼音 zhū,chú
粤语发音 zyu1
注音符号 ㄓㄨ,ㄔㄨˊ
字典解释 (諸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諸 zhū 《汉语大词典》
1.辩;问辩。参见“诸问”。
2.别事词。相当于“者”。
3.众;各个。
4.凡是。
5.别的;其他。
6.犹庶。亲属的旁支。
7.代词。相当于“之”。用作宾语。相当于“其”。用作定语。
8.介词。相当于“于”。
9.语助词。表感叹。用于句中。
10.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
11.代词“之”和疑问语气词“乎”的合音。
12.干果。
13.通“都”。参见“诸头”、“诸边”。
14.古邑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
15.姓(《广韵》又正奢切,职余切)。汉代有诸于。见洪迈《容斋五笔》引汉应劭《风俗通》。
諸 chú 《汉语大词典》
1.蟾蜍。
去抖音汉语查看更多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韵】【广韵】章鱼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专于切,并渚平声。【说文】辩也。【徐曰】别异之辞。【尔雅·释训】诸诸,便便,辩也。【注】皆言辞辩给也。
又【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韵】凡众也。【书·舜典】历试诸艰。【诗·邶风】娈彼诸姬。【史记·贾谊传】纷乱诸事。
又【广雅】之也,于也。【谷梁传·庄二十四年】迎者行见诸,舍见诸。【注】诸,之也。【礼·射义】射求正诸己。【注】诸,犹于也。
又【韵会】语助辞。【诗·邶风】日居月诸。【疏】居,诸,语助也。【公羊传·桓六年】其诸以病桓与。【注】其诸,辞也。
又【韵会】有诸,疑辞。【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又于诸,置也。【公羊传·哀六年】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注】齐人语也。
又诸侯,国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又官名。【周礼·夏官】诸子。【注】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又神名。【淮南子·地形训】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也
又诸比,凉风之所生也。【注】皆天神名。
又因诸,齐狱名。【公羊传·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注】因诸者,齐故刑人之地。
又诸于,衣名。【前汉·元后传】政君独衣绛缘诸于。【师古注】诸于,大掖衣,即褂衣之类也
又偏诸,衣缘也。【贾谊传】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师古注】若今织成,以为要襻及褾领者。
又【韵会】方诸,鉴名。以取明水于月。
又【释名】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礼·内则】桃诸、梅诸。【疏】王肃云:诸,菹也。谓桃菹、梅菹,即今之藏桃、藏梅也
又【周礼·天官·六饮疏】纪莒之间名诸为滥。
又草木名。【尔雅·释木】诸虑,山蘽。【注】今江东呼蘽为藤,似葛而粗大。【嵇含·南方草木状】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又兽名。【山海经】单张山有兽,状如豹,长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诸犍
又敖岸山有兽,状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诸。
又虫名。【尔雅·释鱼】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蚥。一作詹诸,互详詹字注。
又山水名。【山海经】诸余之山,诸余之水出焉。
又邑名。【春秋·庄二十九年】城诸及防。【注】诸、防,皆鲁邑。【前汉·地理志】琅琊郡有诸县。【注】春秋城诸及郓者。
又泽名。【尔雅·释地】宋有孟诸。【疏】一曰望诸。一曰孟猪。互详豕部猪字注。
又姓。【说苑】越大夫诸发。【唐书】兵部侍郎诸道
又复姓。【汉书】有诸葛丰。【三国志】有诸葛亮。
又【广韵】正奢切【集韵】之奢切,并音遮。亦姓也。【风俗通】汉有洛阳令诸于。【何氏姓苑】吴人
又【南唐书·妖贼传】诸祐,蕲州独木人。【注】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诸姓,音查。按本作𧨿,讹作诸。𧨿,本诈上声,音查,非。余详𧨿字注。
又【字汇】常如切,音稌。詹诸,虾蟆也。【六书正讹】别作蟾蜍,非。
〔【贾谊·治安策】绣衣丝履偏诸缘。〕 谨照原书治安策改传字。绣字上照原文增为之二字。〔【尔雅·释鱼】蟾诸。【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蚊。〕 谨照原文去蚊改去蚥。
说文解字注
諸 《说文解字注》
辩也。 辩当作辨。判也。按辨下夺词字。诸不训辨。辨之词也。词者、意内而言外也。白部曰。者、别事词也。诸与者音义皆同。释鱼。前弇诸果。后弇诸猎。诸即者。郊特牲。或诸远人乎。亦作或者远人乎。凡举其一。则其余谓之诸以别之。因之训诸为众。或训为之。或训为之于。则于双声叠韵求之。 从言。者声。 此以声苞意。章鱼切。 五部 。
在古籍中的用法
爾雅 曰: 諸諸 便便,辯也。

《太平御覽》太平御覽卷第四百六十三“辯上”,(北宋) 李昉 著,四部叢刊中華學藝社借照日本帝室圖書寮京都,第1頁

“ 善現! 諸 眼、 諸 色爲二, 諸 耳、 諸 聲爲二, 諸 鼻、 諸 香爲二, 諸 舌、 諸 味爲二, 諸 身、 諸 觸爲 二, 諸 意、 諸 法爲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十一“初分多問不二品第六十一之十一”,(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11頁

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諸 菩薩摩訶薩,不應任 諸 字,不應住 諸 字所引, 若一言所引, ... 何以 故?世尊! 諸 字,性空; 諸 字所引, 諸 字引性空。 世尊!是 諸 字非 諸 字空,是 諸 子空非 諸 子, 諸 字不離空,空不離 諸 字, 諸 字即是空,空即是 諸 字, 諸 字所引亦復如是。是故 ... 是故,世尊!修行般 若波羅蜜多 諸 菩薩摩訶薩,不應住 諸 字,不 應住 諸 字所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十七,(唐) 玄奘 譯,福州藏本,第7頁

取 諸 內,不忘 諸 外。 湛曰:俞。 休哉! ...

《册府元龜》冊府元龜卷八百十六,(宋) 王欽若 撰、(宋) 楊億 撰,四庫全書本,第17頁

諸 卿第七上 總論 諸 卿 夏制九卿。 商亦九卿 ...

《通志》通志卷五十四,(宋) 鄭樵 撰,四庫全書本,第12頁

不住於 諸 蘊, 諸 界及 諸 處,

《大寶積經》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四“被甲莊嚴會第七之四”,(唐) 菩提流志譯并 合,高麗藏本,第8頁

諸 惡莫作, 諸 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 諸 佛教。 是中心數法盡應 ...

《大智度論》大智度論釋初品中般若波羅蜜第二十九“大智度論釋般若相義第三十”,(东晋) 鳩摩羅什 譯,高麗藏本,第5頁

諸 法 諸 法自性空。 問曰: 色 法 ...

《大智度論》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东晋) 鳩摩羅什 譯,思溪藏本,第18頁

諸 法 諸 法自性空。 問曰: 色 法 ...

《大智度論》智度論第二十一智“四無量”,(东晋) 鳩摩羅什 譯,福州藏本,第14頁

詔 諸 營教閱、 諸 司工作 各賜假。

《續資治通鑑長編》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六十八,(宋) 李燾 撰,四庫全書本,第9頁

尊!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諸 菩薩摩訶薩,不應住 諸 字,不應往 諸 字所引, 若一言所引, ... 何以 故?丗尊! 諸 字, 諸 字性空; 諸 字所引, 諸 字所引性空。 丗尊!是 諸 字非 諸 字空,是 諸 子空非 諸 子, 諸 字不離空,空不離 諸 字, 諸 字即是空,空即是 諸 字, 諸 字所引亦復如是。是故 ... 是故,世尊!修行般 若波羅蜜多 諸 菩薩摩訶薩,不應住 諸 字,不 應住 諸 字所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犬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十七,(唐) 玄奘 譯,普寧藏本,第9頁

諸 倉、 諸 冶、 諸 屯、温湯監及丞,

《宋史》宋史卷一百六十八,(元) 托克托(脫脫)等 撰、(清) 林蒲封等 考證,四庫全書本,第13頁

諸 法 諸 法自性空。 問曰: 色 法 ...

《大智度論》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东晋) 鳩摩羅什 譯,普寧藏本,第18頁

諸 府 諸 曺,節鎮、上州 諸 司參 軍事,

《文獻通考》文獻通考卷六十七,(元) 馬端臨 撰,四庫全書本,第22頁

乙亥, 以封建 諸 王,遣使祭蜀、湘 諸 國山川。

《明實錄》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十七,(明) 胡廣 撰、(明) 張居正 撰、(明) 溫體仁 撰,抄本,第1頁

爲遺溲 諸 㣲亡陽 諸 濡亡血 諸 濡發𤍠 諸 緊爲寒 諸 乗

《函史》函史上編卷之七十七,(明) 鄭元錫 著,刊本,第21頁

聞 諸 孟子,仁,人心也。聞 諸 陸子,心卽理也。聞 諸 王陽 明,至善,心之本 ...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六“儒家類存目二”,(清) 纪昀 撰,武英殿本,第23頁

尊!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諸 菩薩摩訶薩,不應住 諸 字,不應住 諸 字所引,若一言所引, ... 何以故? 世尊! 諸 字, 諸 字性空; 諸 字所引, 諸 字所引性空。 世尊! 是 諸 字非 諸 字空,是 諸 字空非 諸 字, 諸 字不離空,空不離 諸 字, 諸 字即是空,空即是 諸 字, 諸 字所引亦復如是。 是故 ... 尊!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諸 菩薩摩訶薩,不 應住 諸 字,不應住 諸 字所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十七“初分無住品第九之二”,(唐) 玄奘 詔譯,乾隆藏本,第28-29頁

后妃書,並聘 諸 國女為 諸

《清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修纂凡例,(清) 溥儀 撰,抄本,第3頁

令河南府 諸 道津送 諸 王眷屬教

《全唐文》卷零一百六後唐明宗,(清) 董诰 辑,嘉慶十九年武英殿刊本,第1頁

諸 府 諸 曹, 節鎮、上州 諸 司叅軍事, 節度副使行 ... 團練副使, 節鎮、上州 諸 司

《钦定續通志》欽定續通志卷一百三十九,(清) 嵇璜 纂修、(清) 曹仁虎等 纂修,四庫全書本,第4頁

諸 王來朝儀 諸 司朝覲儀 中宮受朝儀朝 ...

《明史》明史卷五十三,(清) 高宗 钦定、(清) 張廷玉 撰,光绪二十九年五洲同文书局本,第1頁

意 諸 壽之子虺意 諸 之弟 惠伯令龜伍舉問鳥 ...

《讀史碎金》讀史碎金註卷二,(清) 胡文炳 著,光緒元年蘭石齋本,第64頁

爾時, 諸 天王及 諸 天、 諸 梵王及 諸 梵天、伊

《大智度論》大智度論卷第五十六,(南北朝) 鳩摩羅什 譯,乾隆藏本,第1頁

諸 侯、 諸 伯、 諸 子、 諸 男之相為賓也,各以其禮。相待也,如 諸 公之儀。

《五禮通考》五禮通考卷二百二十八,(清) 秦蕙田 撰,四庫全書本,第13頁

聞 諸 孟子,仁,人心也。聞 諸 陸子,心卽理也。聞 諸 王陽明,至善,心之本 ...

《四庫全書總目(粵本)》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九十六“子部六”,(清) 紀昀 撰,同治七年廣東書局,第23頁

諸 暨 餘姚

《明史》明史卷四十四,(清) 張廷玉 撰、(清) 嚴福 考證,四庫全書本,第31頁

訶薩如是廻向時如三世 諸 佛爲菩薩時所修廻句而行廻向學過去 諸 佛廻向 成未來 諸 佛廻向住現在 諸 佛廻向安住過去 諸 佛廻向道不捨未來 諸 佛廻向道隨順現在 諸 佛廻向道勤修過去 諸 佛敎成就未來 諸 佛敎了知現在 諸 佛敎滿足過去 諸 佛平等成就未來 諸 佛平等安住現在 諸 佛平 等行過去 諸 佛境界住未來 諸 佛境界等現在 諸 佛境界得三世一切 諸 佛善根具三世一切 諸 佛種性住三世一切 諸 佛所行順三世一切 諸 佛境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唐) 實叉難陀 譯、(唐) 澄觀 撰述,乾隆藏本,第32-33頁

賜鷹牌于宗親 諸 君及 諸 臣。

《朝鮮王朝實録》世宗莊憲大王實錄卷第三十八,(民国) 朝鮮史編修會 撰,朝鮮影印本,第14頁

諸 妃 世宗孝敬憲皇后 孝聖 ... 敦肅皇貴妃 純愨皇貴妃 諸 妃 高宗孝賢純皇后 皇后 ...

《清史稿》淸史稿目錄卷二,(民国) 趙爾巽 撰,關外二次本,第1頁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9/1 9:16:26